臭氧投加量越大,反應開始階段速率越快,非正磷酸鹽最終轉化率越高,非正磷酸鹽轉化率隨廢水中非正磷酸鹽濃度增加而降低,pH對非正磷酸鹽轉化率影響不顯著(2)采用Ca(OH)2和PAM作為沉淀劑和助凝劑對氧化后的廢水進行處理效果較好。Ca(OH)2最佳投加質量濃度為400mg/L,PAM最佳投加質量濃度為0.3mg/L。最終出水正磷酸鹽質量濃度可降低至0.1mg/L,總磷質量濃度可降低至0.4mg/L以下,達到《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mdash,2008)以及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mdash,2002)中Ⅴ類水體標準限值。。
電鍍廢水處理方法較多,有效的也不少,但可以做到整體達標的并不多但做的好的也是有的,如,陜西福天寶公司的DTCRmdash,重金屬離子捕集劑,它通過DTCR與廢水中重金屬離子形成一種大分子的螯合物,然后經過絮凝,可以很好的去除電鍍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并達到國家標準。下面針對幾種電鍍廢水處理方法的優缺點進行盤點介紹:電鍍廢水處理方法工藝設計是根據廢水性質、組分及企業的情況和處理后排放水質參數的要求,經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的。電鍍廢水處理方法很多:20世紀70年代流行樹脂交換,80年代電解法、化學法氣浮等。根據我廠20年來在電鍍廢水處理實踐中得出,樹脂交換對處理貴稀金屬離子廢水、回收貴稀金屬有它的優越性。電鍍廢水處理方法:電解法:一般用于中、小型廠,其主要特點是不需投加處理藥劑,流程簡單,操作方便,占生產場地少,同時由于回收的金屬純度高,用于回收貴重金屬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但當處理水量較大時,電解法的耗電較大,消耗的鐵極板量也較大,同時分離出來的污泥與化學處理法一樣不易處置,所以現在已較少采用。同時對含氰廢水處理不理想,所以含氰廢水還要用化學法。電鍍廢水處理方法:化學藥劑氣浮法:采用化學藥品氧化還原中和,用氣浮上浮方法進行泥水分離,因電鍍污泥比重大,并且廢水中含有多種有機添加劑,實際使用時氣浮分離不徹底,并且運行管理不便,到90年代末,氣浮法應用越來越少。電鍍廢水處理方法:化學藥劑沉淀:該方法是最早應用的方法,經過30多年不同處理工藝實際使用比較后。目前又回到了最早,也是最有效的處理工藝上來,國外在電鍍處理上也大多采用該方法,但實際固液分離運行時間長后,沉淀池會有污泥翻上來,出水難以保證穩定達標。
電鍍廢水處理工程操作環境惡劣,對設備選用及構筑物防腐要求較高,廢水提升泵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襯里、耐磨耐腐蝕離心泵;各反應池設攪拌器攪拌混合,采用不銹鋼材質;構筑物采用樹脂玻璃纖維布防腐重金屬廢水綜合了經預處理的含氰廢水、焦磷酸銅廢水、含鉻廢水、前處理廢水等,再在同一反應池加堿沉淀反應和沉淀池中沉淀,因此,產生的電鍍沉淀污泥沒有分類重金屬污泥,給污泥處理處置回收帶來一定困難。但由于該項目廢水量不大,如污泥分類沉淀收集,則極大增加工程投資。改善方法為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增加Ni2+等金屬的生產線回收水平。。
目前,微濾和超濾多用于反滲透的預處理部分,預計在今后幾年內,應用將增長較快廢水回用中微濾、超濾已占其設備總生產能力的1/5以上。5.3反滲透當稀釋液和濃縮液被半透膜分開時,在濃縮液的方向施加一個外部壓力,濃縮液的水分子將滲透到稀釋液側,這種現象稱為反滲透。目前,應用反滲透技術處理工業廢水,經處理的水和截留濃縮液的組分可就地回用。5.4超濾/反滲透耦合超濾技術可有效去除廢水中絕大多數的懸浮物、膠體以及部分附著在懸浮物上的有機物。與反滲透技術聯用,即使用超濾作為預處理,可使反滲透進水水質得到較好的控制,從而減少反滲透膜的清洗頻率,簡化預處理的操作。目前,全球98%的車體都采用電泳漆作為底漆,為了提高電泳漆和水的回收率,目前國外許多廠家采用了超濾/反滲透耦合技術。美國著名的涂料供應商PPG公司采用UF/OR耦合技術處理含涂料殘留物和溶劑的廢水。經UF膜截留廢水中的懸浮固體和大分子量的粒子,OR膜濾除更小的雜質顆粒,每年需進行廠外處理的廢水量由1514.0m3降至75.7m3,同時也減少了相關的廢氣排放量和用以焚燒處理所耗的能源。。
鍍鋅廢水處理要點:1.廢水中鋅離子含量不宜大于50mg/L,2.經處理后的清洗水可循環利用,但每天應用新鮮水更新處理水量10%-15%,3.混合絮凝時間可為5-10min,4.混合絮凝時廢水的pH值應控制為8.0-9.0,5.堿式氯化鋁投藥量宜為15mg/L(以鋁離子計),6.含鋅污泥(含水率99.7%)的體積,可按處理廢水體積的4%-8%確定。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綠色環的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催化劑的重量占巰基乙酸異辛酯重量的6-9%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綠色環保的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堿液的質量分數為10-20%。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綠色環保的甲基錫的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在合成步驟中,在加入堿液持續攪拌反應直至反應體系pH值達到7-9,然后升溫的過程中,依先后順序加入占巰基乙酸異辛酯重量的1-3%的一固體添加劑和占巰基乙酸異辛酯重量的3-6%的二固體添加劑。 甲基錫廢水的處理工藝也提醒了我們,我們在處理該產品制備時產生的廢水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用哪種方法來進行解決。。
2結果與討論 2.1絮凝劑種類對凈化效果的影響 用石灰粉調節水樣pH=9,加入不同絮凝劑〔5〕,實驗中觀察到PAM的沉降速度慢,基本不沉降,高鹽基度PAC沉降速度快,上清液較渾濁,且藥品用量大,低鹽基度PAC投加后無明顯絮凝現象,鹵水/石灰+PAM體系(預先投加石灰維持其pH為10~12,1min后投鹵水)在pH10后,石粉明顯失穩呈疏松團聚狀態,投加鹵水后沉降速度較快,且上清液澄清,藥劑用量與PAC相近但價格低廉,但如果先投鹵水再以石灰沉淀則處理效果較差 由上述實驗現象可知,處理石材廢水的關鍵在于破壞表面活性劑,將其轉化為鈣皂沉淀后即可采用類似處理常規礦粉廢水的傳統方法進行處理。先投鹵水致使石灰無法與石粉吸附的表面活性劑作用,因此絮凝效果較差。鹵水/石灰+PAM體系絮凝沉降速度快,且成本低于傳統的PAC絮凝法。 2.2鹵水用量對凈化效果的影響 2.2.1鹵水用量對沉降時間的影響 用石灰固定水樣pH為11~12,單獨投加鹵水,以25mL量筒作為沉降速度測量裝置,考察鹵水用量對沉降時間的影響,見圖1。 圖1鹵水用量與沉降時間的關系 由圖1可知,當鹵水用量為0.03%~0.15%時,隨著鹵水用量增加,石粉沉降速度加快,所需時間越短。當鹵水用量0.15%,石粉沉降速度基本保持不變,此時石粉沉降速度在10cm/min左右,固液比約為1∶10,沉淀較疏松,可用玻璃棒攪動。 通過定性試驗確定pH為10~12左右時,絮凝沉降效果最好。石灰投放過多時上清液較渾濁,說明石灰作用為破乳,pH過高時鹵水轉化為氫氧化鎂的速度過快,不易起到充分網捕作用。pH10時石材廢水無明顯沉降,可認為表面活性劑尚未被有效破壞,且無充足氫氧化鎂形成。實驗表明該沉降體系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鹵水。
該部分用于清洗膜上殘留的Zn(OH)2沉淀,防止膜孔堵塞。
2.膜分離法膜分離法以選擇性透過膜為分離介質,當膜兩側存在某種推動力(如壓力差、濃度差、電位差等)時,原料側組分選擇性透過膜,以達到分離、除去有害組分的目的目前,工業上應用的較為成熟的工藝為電滲析、反滲透、超濾、液膜。別的方法如膜生物反應器、微濾等尚處于基礎理論研究階段,尚未進行工業應用。電滲析法是在直流電場作用下,以電位差為推動力,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反滲透法是在一定的外加壓力下,通過溶劑的擴散,從而實現分離。超濾法也是在靜壓差推動下進行溶質分離的膜過程。液膜包括無載體液膜、有載體液膜、含浸型液膜等。液膜分散于電鍍廢水時,流動載體在膜外相界面有選擇地絡合重金屬離子,然后在液膜內擴散,在膜內界面上解絡,重金屬離子進入膜內相得到富集,流動載體返回膜外相界面,如此過程不斷進行,廢水得到凈化。膜分離法的優點:能量轉化率高,裝置簡單,操作容易,易控制、分離效率高。但投資大,運行費用高,薄膜的壽命短。主要用于回收附加值高的物質,如金等。
本文探討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某市電鍍廢水中銅、鎘、鉛和鋅等四種重金屬含量的效果,以期為電鍍行業廢水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提供理參考 1·實驗方法1.1 儀器與工作條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儀(美國熱電公司),銅、鎘、鉛和鋅空陰極燈,乙炔-空氣燃燒器。具體儀器工作條件見表1:1.2 標準溶液與試劑 銅、鉛、鋅和鎘標準貯備液的制備:分別稱取光譜純金屬1.0g,準確到0.001g,用適量濃硝酸(1+1)溶解,必要時可加熱。待完全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標線,搖勻備用。銅、鉛、鋅和鎘均為1000mg/L。試劑:濃硝酸、硝酸、碘化鉀等均為分析純;實驗中用水均為二次蒸餾水;燃料為純度不低于99.6%的乙炔;氧化劑由空氣壓縮機供給。1.3 電鍍廢水的取樣與處理1.3.1 電鍍廢水取樣。根據電鍍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筆者分別對某市3家電鍍企業的電鍍廢水進行了采樣,并將樣品保存在事先用2%的硝酸清洗過的聚乙烯桶中。經廢水處理前的電鍍廢水分別編號為1、2、3。經廢水處理后的電鍍廢水相對應地編號為A、B、C。1.3.2 電鍍廢水樣品處理。